榆有言——琅琊山上植物圈的群聊(四)
上期我们知道了琅琊山“镇山之宝”——欧梅的由来,但如今的欧梅是否为当初欧阳修手植的那株呢?本期让我们继续倾听它的故事吧!
延伸阅读:以物喻人、托物言志,在文学作品中多有所见,《诗经》中的植物总关情,《离骚》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含义深远,梅花因其凌寒而开、清香淡雅的特性,而备受人们推崇。以花喻人、以芳比德,经由历代文人墨客的歌咏,梅花已超出其植物本身的概念,而成为了一种美好精神的象征。欧梅因传为一代文宗欧阳修手植,历朝历代歌咏、题刻不绝。
李嵩阳《花中巢许》碑刻(图片来源于琅琊山风景区)
李嵩阳在欧梅台壁上题刻“花中巢许”四字,字体为行楷,用笔流畅,气势雄阔。
王赐魁《翠积清香》碑刻拓片(滁州市博物馆馆藏)
王赐魁作题刻《翠积清香》,碑刻内嵌在古梅亭南门墙壁内,字体端庄大气,点画圆润丰满。
张鹏翮《欧梅》碑刻拓片(滁州市博物馆馆藏)
张鹏翮作题刻《欧梅》,碑刻位于古梅亭内,字体为行书,有二王笔意,用笔精到,劲健圆融,秀美妍雅。
【释 文】
《欧梅》
醉翁亭畔古梅开,正值衡文使节来。
自昔庐陵留胜迹,于今丝管乐衔杯。
峰回路转苍烟合,鸟语花香落日催。
大雅遗音犹未坠,天培老干傲凡才。
